淺談UV膠印油墨印刷時多色疊印的那些事兒 膠印油墨印刷知識
本文正是從上述這些影響疊印效果的因素出發,對彩色印刷中多色疊印的規律進行研究和探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文著重從改變油墨黏度、印刷壓力和印刷速度等影響疊印效果的因素進行疊印實驗,并分析實驗結果與疊印露白的關系,同時分析造成印刷露白的其他因素,如紙張表面性能、疊印時間間隔、印刷色序等,最后得出彩色印刷中多色疊印的規律。
一、油墨黏度對疊印的影響
1.油墨的黏度
對濕式疊印效果有很大影響,油墨的黏度大,墨層表現出較大的內聚力,如果先印油墨黏度比后印油墨的黏度低,后印油墨會依賴自身的內聚力,把先印的油墨粘走,產生“逆疊印”造成混色。所以控制好黏度顯得至關重要。
2.油墨黏度對疊印效果的影響實驗
實驗設備:長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S-1000水性四色印刷開槽機、4#黏度測試杯
實驗藥劑:增黏劑、稀釋劑、流平劑
實驗步驟:①在藍色上疊印黑色,藍色的油墨黏度為11.3s,黑色的油墨黏度為13s,初始印刷速度為40轉/min,印刷壓力為3.6mm,所用承印物為面紙為白卡紙的B型瓦楞紙,在此印刷條件下的初始露白為10%。
②改變黑色油墨的黏度,保持其他初始條件不變進行印刷,觀察露白情況,并記錄數據如下表1。
③通過表1中的實驗數據,繪制出油墨黏度與疊印關系曲線圖,如圖一。
從圖一的關系曲線,我們看到隨著黏度的逐漸增大,在13~15s范圍內,露白的百分比在逐漸減小,但當黏度增大到15s以上后,隨著黏度的逐漸增大,露白現象在進一步加重,當黏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底墨被后印的油墨黏起。因此,黏度應該控制在與底色墨相差4s左右為宜,不能無休止的增大油墨黏度。
二、印刷壓力對疊印的影響
1.印刷壓力
印刷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解決油墨與紙張之間矛盾的過程。要將印版上圖文處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就必須施加一定的力,即所謂的印刷壓力。它在印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印刷壓力的控制并非易事。印刷壓力過大或過小,都會導致印品質量的降低。尤其是壓力過大,所帶來的弊病更多,它常會引起圖文失真、油墨局部堆積、紙張拉毛、印跡的網點擴大,印品層次不清等故障。相反,印刷壓力過小時,也會引起印刷圖文的轉移不夠完整、網點不實、缺陷暴露更加明顯等眾多故障。因此,在印刷過程中,將印刷壓力控制在比較適當的范圍內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2.印刷壓力對疊印的影響實驗
實驗設備:長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S-1000水性四色印刷開槽機
實驗步驟:①在藍色上疊印黑色,藍色的油墨黏度為11.3s,黑色的油墨黏度為13s,初始印刷速度為40轉/min,印刷壓力為3.6mm,所用承印物為面紙為白卡紙的B型瓦楞紙,在此印刷條件下的初始露白為10%。
②改變印刷壓力,保持其他初始條件不變進行印刷,觀察露白情況,并記錄數據如下表2。
③通過表2中的實驗數據,繪制出印刷壓力與疊印關系曲線圖,如下圖二。
圖二印刷壓力與疊印關系曲線
從圖二可以看出,在開始的某個范圍內,隨著印刷壓力的增加,露白的百分數在不斷下降,但當印刷壓力繼續增加時,露白百分數也開始不斷增加,這就說明印刷壓力太小不利于油墨轉移,但壓力太大時,也不利于油墨轉移。
三、印刷速度對疊印的影響
1.印刷速度
從印刷機的性能來看,印刷速度可以方便地在較大的范圍內調整,而印刷壓力卻不能隨著速度的變化按照某一函數關系自動地跟隨變化。因此實際生產中總是習慣先固定印刷壓力,然后調整水墨量來適應印刷速度的變化。研究印刷速度對油墨轉移的影響,對生產中水墨量、印刷速度、印刷壓力等的調整,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印刷速度對疊印的影響實驗
實驗設備:長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S-1000水性四色印刷開槽機、秒表
實驗步驟:①在藍色上疊印黑色,藍色的油墨黏度為11.3s,黑色的油墨黏度為13s,初始印刷速度為40轉/min,印刷壓力為3.6mm,所用承印物為面紙為白卡紙的B型瓦楞紙,在此印刷條件下的初始露白為10%。
②改變印刷速度,保持其他初始條件不變進行印刷,觀察露白情況,并記錄數據。
隨著印刷速度的不斷增大,疊印露白的百分比是在逐漸增大的,也就是說疊印露白現象在逐漸加重,因此,在實際印刷生產中,高印刷速度對疊印效果是不利因素,但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我們又不得不努力提高印刷速度,所以,實際生產中,我們只能通過控制其他影響因素,來彌補高印刷速度對疊印質量的沖擊。
四、其他因素分析
1.墨膜厚度與色序
隨著墨膜密度的增大,墨膜厚度也是逐漸增大的,按墨膜厚度依次增大的順序進行印刷,疊印效果最好。明度高的油墨最后印,能使整個畫面色彩鮮艷明亮;而濃度最低,作為畫面輪廓用色較濃重的油墨,應該后印。多色印刷采用逐漸增加墨膜厚度的青→品→黃的色序,對提高多色印刷品疊印效果是有利的。
2.疊印時間間隔
在進行兩色疊印時要求先印的色有一定的干燥時間,否則在進行下一色的印刷時會發生粘臟、網點擴大等故障。
因此,干式疊印要控制好疊印的時間間隔,如果時間間隔太長,先印色快速干燥,而后印色還沒有開始疊印,那么后印墨就不能附著在先印墨上,形成墨斑;如果時間間隔太短,先印色來不及干燥就疊印后印色,油墨的干式疊印就不能很好的完成。
3.紙張的表面性能
①紙張的吸墨性。紙張的吸墨性是纖維性質的表現,是纖維間的交織狀況、填料與膠料的性質和含量等因素的反映,其本質是纖維間的孔隙對油墨連結料的毛細管吸附作用。紙張對油墨的吸收與印刷機器的壓力、壓印時間的長短、油墨的粘度以及紙張本身的結構有關。含木質素多的紙張吸墨性大,如新聞紙用填料、膠料少,吸墨性良好,壓力容易調整,可以適當減輕壓力,從而可增加印版的耐印率。但如果紙張過于松弛,纖維間隙過大,當油墨粘度較大時,會產生“拉毛”現象;如油墨粘度較小時,會使連結料迅速滲透到紙張纖維里,而產生“透印”現象。因此,需要適當調整油墨粘性,避免油墨連結料滲透后,表面油墨脫落,使產品失去光澤,影響印刷質量。
②紙張的彈塑性和平滑度。紙張的彈性是指紙張在印刷壓力消失后所能恢復的程度。紙張的塑性是指在印刷壓力作用下所產生的變形程度。紙張的彈性影響吸墨性能;紙張具有良好的塑性能保證紙張的彈性大小,直接影響到印刷壓力和供墨量的大小。應根據紙張的不同性質,施以不同的操作。彈性稍大的紙張印刷壓力宜大些,供墨量可小些;反之,彈性小的紙張印刷壓力宜小些,供墨量可增大些。紙張平滑度對疊印效果有很大影響,平滑度高,疊印后版面的圖文可得到良好表現,尤其是網點疊印時小網點可得到良好地還原,平滑度低的紙張,由于紙張表面存在洼陷,易使網點印刷不清晰,印版版面層次不分明。
五、UV膠印油墨de結論
綜上所述,影響彩色印刷疊印效果的因素比較多和復雜,任何一個因素控制不好都會影響到最終印刷的質量。根據上述探討和實驗,我們總結出以下彩色印刷多色疊印規律為:
①墨黏度應該依次減小,兩相疊油墨的黏度相差一般為4s。②根據油墨的黏度和紙張的表面性質不同,合理地掌握好印刷速度。一般應控制在80-120轉/min為好。③根據油墨的黏度和紙張不同的表面性能,控制好印刷壓力。
印刷過程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伴隨著油墨的轉移,常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和印刷品的質量好壞有密切的關系。在多色印刷中,各色油墨的疊印如果控制得不好,就會使印刷品的色彩發生變化,從而造成印刷品的質量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對油墨的疊印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