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膠印油墨、紙袋油墨廠家淺談哪些因素會導致膠印網點擴大?
在膠印印刷中,網點是構成圖像的基本要素,網點的變化必然影響圖像的階調和色彩,進而影響圖像的清晰度。因此,印刷品質量控制的關鍵就是控制印刷品上網點的印刷質量。
影響網點擴大的因素分析
(一)材料因素
版材因素
粗劣印版的感光性較差。PS版有的網目較粗,有的感光性較差,在曝光后網點周圍容易形成虛暈。PS版上墨后,虛暈部分也著墨,實際效果是增大了網點面積,引起網點增大,需更換質量較好的PS版。
曬版過程中,導致網點增大的原因有:
曝光量過小或曝光時間過短,使得曝光不徹底。
顯影時顯影液疲勞或顯影液的pH值過低。尤其在手工顯影中最容易出現,由于顯影液暴露于空氣中,很容易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顯影時間短(印版上未曝光部位沒有沖洗完全),或顯影溫度過低,使得顯影過程緩慢。實踐證明,顯影溫度每降低5度,顯影速度就會降低1~2倍。
在曬版過程中采用合理的曝光量、顯影溫度、顯影時間,網點增大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當顯影溫度過低時,要適當延長顯影時間。建議每批PS版進廠后都要用灰梯尺曬版,以試驗出理想的曝光量和曝光時間,便于曬版的標準化管理。
油墨因素
油墨的內聚力過低
當油墨內聚力(黏性)過低時,墨絲回彈就會無力,引起印刷品網點增大、油墨鋪展的現象。在油墨轉移過程中,當墨膜被拉成絲而斷裂,拉伸應力消失后,主要還是依靠黏性和彈性恢復到拉伸前的狀態。黏性恢復過程中,由于膜層無內應力,所以只能依靠重力作用,其結果是膜層不平整、邊緣擴散、網點不光潔,并有網點增大現象,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恢復狀態。而彈性恢復則是依靠膜層內能作用而產生的恢復,由于膜層內部積聚了較強的內應力,墨絲被彈性力拉回而收縮。
當油墨的內聚力過低時,彈性恢復能力就會減弱,而只能更多地依賴于黏性恢復,這樣就會導致網點增大。因此在印刷中應盡量少用各種添加劑,以免降低油墨的內聚力。如果油墨本身有問題,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油墨改良劑或0號調墨油。
油墨黏度小與流動度過高
油墨的親水性太敏感,觸變性和屈服值太小,黏度太低,墨絲太長,流動性太強,印刷時需要有較多的潤版液與之抗衡。乳化后的油墨在PS版上易鋪展,容易造成網點增大,轉移到承印物上不利于油墨的凝固,得不到清晰的網目調圖像。
紙張與網點擴大的關系
紙張表面并不是完全平滑的。有許多凹坑和毛細孔, 印刷時,油墨在壓力的擠壓下,首先充滿壓力方向的凹坑處,剩余的油墨才向網點外圍鋪展。紙張的印刷適性取決于紙張的表面特性,如對油墨的吸收量和接受力。吸收的速度越快,印刷品網點擴大的程度就越大。紙張對油墨的吸收速度在網點擴大程度上起關鍵作用。紙張平滑度越高,網點擴大值越小;紙張平滑度越低,網點擴大值越大。在印刷用紙中,涂料紙比非涂料紙的吸收性低,非涂料紙具有高吸收性能,高吸收性的結果是網點擴大百分比很高。即使同是涂料紙,由于產地不同,紙張的平滑度也有很大差異.解決這一差異帶來的質量問題,只有通過對印刷壓力的調整才能實現。